日前,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在深圳龍崗揭幕。該實驗室是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與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萬科集團協辦。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深圳市政府秘書長高圣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國際科技合作處處長余山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偉,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張勇等出席活動。
在5G物聯網時代,智能化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但由于空間差異大、承載場景復雜等因素,空間智能卻成為了最備受期待卻又最具挑戰的場景。然而,個人智能終端的普及,智能出行設備的引爆,空間智能成為智能化浪潮下最后一塊還未被開拓的市場。而比起個人終端、出行設備,空間是第一大產業,空間智能化這個賽道的前景無比廣闊。伴隨華為方舟壹號智能開放實驗室的正式揭幕,全屋智能或將真正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增長級。
政策釋放積極信號
全屋智能已成華為重要戰略賽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家庭作為智慧城市最小細胞,家居設備的智能化已經成為趨勢。安全、健康、智能化的生活逐步成為社會消費新時尚,同時這也有利于內需擴大和數字經濟的發展。
同樣在去年,《“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區設施數字化改造,鼓勵新建小區同步規劃建設智能系統,引導智能家居產品互聯互通,促進家居產品與家居環境智能互動。
國家政策釋放出的積極信號,正驅動著空間智能行業積極向前發展。
華為作為通信行業的龍頭,憑借30多年的技術積累,依托顛覆性的PLC技術,在全屋智能領域具有絕對的領先性,華為是空間智能化賽道的開創者。
此次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的揭幕,同樣標志著全屋智能已成長為華為的戰略賽道之一。
盡管經濟政策頻頻推動,消費市場長期呼喚,但國內的空間智能領域卻長期處于混戰狀態,智能家居廠商們或出于盈利需求,或由于能力不足,反而形成了各自為政的市場現狀。在此背景下,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試驗室的揭幕更像一個行業標志——華為愿意以整體性的規劃與長遠性的思考,來做空間智能化的探路者與全屋智能生態領域的整合者。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是國內首個空間智能化大型開放實驗室。實驗室首期占地8600平方米,立足“政、產、學、研、展”立體規劃,擁有產業生態發展區、產業成果展示區、聯創開放實驗室三大功能區域。
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由政府、華為及優質企業伙伴三方共建,從標準研究、產業政策、場景創新、方案孵化、商業模式到商業落地,聚合產業鏈生態伙伴,實現“共創、共建、共享、共贏”,帶動全屋智能產業共同發展升級。有望成為空間智能的領域“破冰艦”。
從智能單品到全屋智能
智能家居產業進入下半場競爭
智能家居并非新名詞,全屋智能也早就存在于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設想中,然而令眾多企業沒有想到的是,這條賽道并未像當初智能手機、智能汽車那樣迅速成為經濟快車道。單一的產品、割裂的智能體驗成為多年來阻礙智能家居迅速推廣普及落地的重要障礙。
縱觀過去,空間的智能化升級大多通過兩條途徑,一條是通過羅列各種智能單品,由單品交織成“全屋”,另一途徑則是在全屋裝修之時提前布局,實現產品間的整體協同。盡管第二種方案在生態構思上已經足夠超前,但連接、交互的行業傳統頑疾扔遲遲未能解決,也并沒有實現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真正期望。
需求決定市場。如今,智能家居產業也的確正在經歷著從單品智能向全屋智能演化的下半場競爭。
依托獨有的PLC技術,華為在全屋智能領域具有絕對的領先性。過去全屋智能領域由于缺少顛覆性技術造成的用戶體驗與市場普及率缺失難題,在今天終于在華為全屋智能上得以解決。經過兩年多版本更替換代,去年最新發布的華為全屋智能3.0不僅擁有體驗上的五高優勢,還做到了能響應國家低碳環保政策,做到綠色節能的“第六高”。
“在空間3.0時代,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像樂高積木似的全屋智能模型。”華為終端BG首席戰略官、全屋智能產品線總裁邵洋介紹,華為通過1+2+N架構來滿足消費者對于全屋智能的需求。這種架構將所有的設備連接到1臺搭載鴻蒙系統的全屋智能主機,通過中控屏和智慧生活APP這2個智能交互系統完成人與空間的交流,同時基于豐富且可擴展的鴻蒙智聯生態,將N個場景下的不同單品歸類到10個子系統中,這樣用戶就可以全面掌控家里的所有設備。“華為全屋智能3.0解決方案將給用戶帶來沉浸式、個性化、可成長的全場景智慧體驗。”
摒棄單兵作戰
華為搭建開放平臺助力空間智能化進程提速
過去個人智能化讓人們“接入”了世界,出行智能化讓人們“駛入”了世界,但實際上空間才是人類社會的最大產業,承載著生活、學習、工作、休息等諸多場景價值。。因此空間行業的全面智能化,不僅蘊藏著巨大商機,更是一項偉大的創新。也正是基于此,華為帶著它的技術,堅定地走上了空間智能這一賽道。
不少人認為,在用戶對智能家居場景需求多樣化的背景下,誰能先搶占智能家居全屋定制高地,誰便能在智能家居產業下半場競爭中贏得先機。然而事實上,國內目前的家庭智能化滲透率率僅有5%,產業賽道尚未拓寬,先機在業內人士看來,不過是一片哀嚎下的苦苦求存罷了。
智能家居行業若想得以快速、健康、良性發展,就需要共贏、共創、共建。結合政策推力與生態伙伴的拉力,才能最終實現行業的破局,實現數字生活的落地。
華為全屋智能不是單兵作戰,而是形成集團軍的運作。華為方舟壹號智能空間開放實驗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順應行業發展與時代需求的產物。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的開幕式上,國家住建部發展中心、廣東省住房建設廳分別與華為終端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包括萬科、碧桂園、華潤置地、招商蛇口、金地集團、龍湖集團、中國金茂、綠地集團、遠洋控股、中國鐵建、錦江酒店、華住集團,以及艾特國際-未來空間設計研究院等成為實驗室的首批共創單位,覆蓋了房產、建設、酒店、空間設計等多個相關行業的頭部力量。 同時,包括松下、博西、AO史密斯、西蒙、霍尼韋爾、顧家、美的、方太、九陽、慕思、海雀等數十家來自家電、家居、照明、安防等領域的頭部行業、企業成為實驗室首批共創生態伙伴企業。
實驗室具有三大特點。首先,8600平米的空間為全實景沉浸式演示提供了基礎,大型別墅、小型公寓、酒店、辦公室、會議室、教室、醫院的全屋智能體驗都可以在這里呈現。其次,華為與行業的頭部地產和酒店集團也將在這里開展聯合體驗創新,加速空間智能落地。此外,通過聯合政府相關部門,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將進行標準研究和產業政策孵化,聯合政、企多方伙伴,共同推進和加速全屋智能戰略的應用落地,通過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的揭幕,華為對空間智能的野望正在逐一實現。
華為方舟壹號空間智能開放實驗室未來或將成為深圳市智慧建造產業集群的核心聚點,承載起智能家居領域創新引領的光榮使命,今天的一次蝴蝶振翅,或許就是明日席卷而來的一場空間智能化風暴。